在公元前196年的冬天,陈豨的起义军被周勃和樊哙的军队包围在灵丘。
陈豨和对方打了好几天仗,最后在逃跑的时候被杀了。
很少有人知道,陈豨的老师是著名的兵仙韩信。然而,他只学到了一点点表面的东西,就让汉朝陷入了混乱。
韩信只有一个徒弟,这个徒弟到底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?
两个徒弟遇到了师傅。
话说从前,陈豨头一回遇见韩信,是在与齐国交战的战场上。
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骑兵,冲锋时被楚军包围,眼看就要危险了。
就在关键时刻,一队骑兵像从天而降的神兵一样,迅速冲破了敌阵。陈豨看到希望,不禁感慨道:老天待我不薄!
带头的将军身穿银白色的铠甲,正是韩信。他大声喊道:“大家别慌,跟着我冲出去。”
韩信的声音响亮而有力,让陈豨顿时感到一股力量涌上心头。他紧跟韩信,硬是冲破了层层围堵。
这场战斗之后,陈豨非常佩服韩信,希望能拜他为师。
有一天,他鼓起勇气,走进了韩信的军营帐篷。
他跪在韩信面前,说:“末将愿意追随将军左右,效犬马之劳。以后您就是我的师父,请问您是否答应?”
韩信注意到他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勇猛之气,又听说他颇有学问,便答应了他的请求,把他留在身边当亲信。
那时候,陈豨对兵法一窍不通,但他记得韩信常常盯着地图出神,偶尔会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,在沙盘上比划阵型。
有一次,他看到韩信在沙盘上摆出一个非常奇怪的阵型。他觉得这个阵法的前锋比较薄弱,但两翼却藏着强大的力量。
他忍不住发问:\"将军,这样排兵布阵,不担心前线会被突破吗?\"
韩信耐心地解释说:“这是‘虚张声势,实际攻击’的策略。敌人看到我们的前锋看起来比较弱,肯定会全力进攻。这时,我们两翼的军队可以切断敌人的退路,从前后夹击敌人,这样肯定能赢得胜利。”
陈豨虽然听得半懂不懂,但还是把这话深深记在了心里。
实际上,韩信真正传授兵法是在平定了燕国以后。
韩信被封为齐王后,有了点空闲时间。他看到陈豨还在身边,就说:“你跟我这么久,也该学点实实在在的本事了。”
他拿来一卷竹简,上面记录着自己整理的兵法要点,叮嘱陈豨每天学习一段,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来找他询问。
陈豨从韩信那里接过竹简,视若珍宝。尽管他有一定的学问,但对许多兵法术语还是摸不着头脑,于是每天都要缠着韩信请教。
韩信没有感到不耐烦,耐心地教他兵法知识,包括怎样探查敌人的情况,怎样推测敌人的行动。
韩信认为,侦查敌人时,不仅要数清敌人的数量,还要留意他们炊烟的多少。
炊烟稀少,要么是粮食不足,要么就是空营用来迷惑敌人。另外,韩信还教会他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形进行战斗。
韩信说:在山地打仗,最好是防守而不是进攻。在平原作战,则要善于用骑兵绕到敌人后面。
这样的日子仅仅维持了三个月。刘邦突然命令韩信带领军队向南进军,准备攻打项羽。这样一来,这对师徒只好暂时分开。
临走前,韩信对陈豨说:“战场上是最好的老师,你自己好好努力吧。”
陈豨看着韩信离去的身影,不禁回想起过去一起度过的时光,那些记忆是他与这位军事天才最宝贵的经历。
在韩信的帮助下,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,坐上了他一直渴望的皇位。
刘邦当上皇帝后,朝廷的气氛变得越来越严肃。这时,韩信被改封为楚王,离开了他曾经建立的齐国。
陈豨因为打仗立了功,被封为列侯,还当上了赵国的相国,负责管理赵国和代国的军队。
分别前,陈豨去见韩信。韩信紧紧握住他的手,在庭院里散步。
韩信忽然问陈豨,你知道“鸟尽弓藏”这个说法的意思吗?陈豨愣住了,不明白韩信为何会问这个问题。
韩信说:“我功劳太大,以后恐怕会惹来皇上的疑心。你在赵国和代国那边做事,要特别小心。”
这话让陈豨心里一震,他想起了刘邦铲除异姓王的那些传言。
燕王臧荼被杀了,韩王信逃到了匈奴。陈豨向韩信保证,如果韩信遇到危险,他愿意拼上性命相助。
韩信骑着马把那人扶起来,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令牌,说:“如果真有那么一天,你拿着这个令牌,就能调遣我原来的部下。”
果然,不久之后,就有人诬陷韩信怀有不轨之心。
刘邦采纳了陈平的计策,邀请韩信前往陈县。韩信心里清楚这可能是个圈套,但他不想背上拒绝赴约的罪名,于是只带了几名随从前往。
一到陈县,韩信就被武士绑了起来。想起自己曾经平定四国的功劳,他心里一阵难过。
果然如人所说,兔子死了,猎狗也就没用了。现在天下太平,他已经没有展示武艺的机会了。
刘邦最后没有杀韩信,而是把他贬为淮阴侯,留在长安监视。那些时候,韩信常常待在家里不出门,偶尔会去见见陈豨。
每次陈豨去,都看到他在院子里发呆,曾经的意气风发已经不见了。
韩信感叹说:“我研究兵法一辈子,可还是看不透人心。我为刘邦打天下,他却怕我。”
陈豨安慰他说:“将军只要小心行事,皇上也许会记得往日的情分。”
韩信摇摇头,苦笑着不说话了。公元前196年,陈豨被派去京城汇报工作。
临走之前,他又去见了韩信。韩信告诉他,赵代地区兵力雄厚,陈豨可以在那里发动起义。他在长安作为内应,这样就能有机会夺取天下。
陈豨看着韩信那坚决的眼神,想起了他当年的教导,最后点了点头。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,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。
陈豨离开长安后,刘邦的妻子吕后就开始行动了。她和萧何商量后,在长乐宫的钟室里,杀死了韩信。
当陈豨在代国巡视边境时,听到了韩信去世的消息。他立刻面向长安的方向跪下,誓言道:“老师,我一定会为您讨回公道!”
他马上召集了将领们,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开会。他认为刘邦杀掉功臣,已经让百姓对他失望了,现在正是起兵的好时机。
再说,如果他不举兵,可能会落得和韩信一样的下场。
韩信的手下有不少老部下,听到这个消息后,都积极响应。同年秋天,陈豨正式举兵,自封为代王。
他依照韩信传授的“先声夺人”计策,派遣使者与匈奴接洽。同时,他还发布了公告,列举刘邦的过错,呼吁全国人民共同声讨。
一时之间,赵地和代地有很多人响应。
刘邦非常生气,派遣樊哙带领军队去平定叛乱。陈豨得知汉军来袭,想起韩信曾提过的“利用地形”,于是把主要兵力隐藏在太行山的峡谷里。
樊哙轻敌冒进,带着军队进入了峡谷。陈豨一声令下,两侧山上的巨石滚落下来,汉军顿时陷入混乱。
他又指挥骑兵从峡谷的两端冲出,堵住了汉军的退路。
这一仗,汉军死伤过半,樊哙只带几千人逃了回来。刘邦没想到陈豨的战斗力竟然如此之强,只好亲自率领军队出征。
那时候,刘邦让灌婴带兵去扰乱陈豨的粮食供应线,自己则带领主要部队在邯郸驻扎,但一直不主动出击。
陈豨见情况不妙,心里急躁起来。他想起了韩信的“疲劳战术”,决定每天派兵挑衅,试图激怒刘邦。
刘邦却毫不动摇,专心加固营地。陈豨的后勤补给线不断受到袭击,军中渐渐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。
手下侯敞提议,应该集结所有兵力,全力攻打刘邦的营地。
陈豨心里没底,想了一下,觉得现在好像只能快点解决问题了。
他带着主要部队在夜晚偷袭汉军的大营,却没想到刘邦已经设好了埋伏。
等他们冲进大营时,才发现里面一个人也没有。这时陈豨才明白自己上了当,拼命突围,身边只剩下几千人了。
后来,陈豨在逃跑的时候,被公孙耳给杀了。
消息传到长安,刘邦松了一口气。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起义,终于结束了。
总结
陈豨的叛乱就像一块石头扔进了湖里,虽然已经沉底,但水面依旧泛起了阵阵波纹。这件事让刘邦对异姓王更加防备,也加快了从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。
仅仅掌握了基本技巧,陈豨就这样离开了,要是他继承了韩信的全部学问,结果又会是如何呢?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~点此关注我~
旗开网配资-炒股配资门户-杠杆配资网站-炒股配资网站约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